COSTOMER SHARE
图游景区

        和其他晋商大院相 比,常家庄园的特殊在于有一处静园。静园之 美赋予了常家庄园无与伦比 的灵气。而静园之美 、静园之灵则在于它 的水系 。无山不雄 ,无木不神 ,无水不灵。水是灵气 的象征 ,美感的 源泉。静园正是以水系为 主题构造出自然之美 ,展现 出水在造景功能中无限的美感和 “涤我尘襟” 的感受。

        静园在同一水系中 自然而然地把园区划分成三个部分 。在位 于琴 心亭亦即万字亭旁不高的泊岸上 ,数股跌若而下的清泉如抛珠撒玉般泄入叠石为岸的潭中,这里是静园水系的源头。小泉凉凉有声 ,如琴 如瑟,故得名 “琴泉”  。琴泉注入的小潭岸石突兀变幻 ,池面水花飞溅,池底卵石铺陈,给人以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的感觉。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名篇《 小石潭记 》中 “ 良多趣味”的描述。此潭也就有了一个令人感啃生情的名字——小石潭。

        小石潭的北岸连接着一条曲折蜿蜒的溪流 ,此溪名曰 “曲溪” 。犹如江南兰亭的 “清流激淌’。东晋时期 ,胸怀旷达的王装之厌恶都市的喧嚣繁华,而钟情于自然山水 。他经常邀集 文人雅士到兰亭聚会,其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是大家都沿小溪席地而坐 ,然后把酒杯放在弯曲的小溪里任酒杯漂流 。酒杯漂到谁 的身边就由谁端起一饮而尽 ,然后赋诗一首 ,名日 “曲水流畅” 。常氏家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乏超凡脱俗的文人雅士,他们开凿曲溪,发思古之幽情,自在情理之中。

        顺曲溪而下,就是有 11亩之大的沼余湖 。沼余湖是静园水系的主景。

        沼余湖虽然不大,历史却非常悠久。据说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曾有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的典故 。其实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还没有 “晋阳湖” 这个地名 。而当时山西的晋中盆地也还是一片汪洋 ,中心在 “祁” ( 现在的祁县 ) 一带 ,名字叫 “沼余祁泽” 。大禹治水成功后 ,沼余祁泽的水大部分流入黄河,而在晋中大地上便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后来这些湖泊有的成了良田,有的成了洼地,有的仍为湖泊。而常家庄园的中心地带原来就长年积水,长满了芦苇水草 ,因为它同属沼余祁泽残留的水域 ,所以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 “沼余湖” 。

        夏秋两季沼余湖 面上绽放着朵朵睡莲,睡莲洁白娴静,随波轻荡,鱼戏莲荫,时东时西。湖边巧石参差 ,柳丝倒垂 ,恰似一幅高 雅的水墨丹青。据说常氏当年修园用石豪奢 ,从岸边到水底全用大鹅 卵石铺就 ,而叠岸的石壁与林间点 缀的石头 ,几乎全部出自太行山大 峡谷中历经千万年山洪冲刷的大山 石 ,这种巨石呈青色 ,间杂有黄 、 白、蓝、青等杂色纹理,恰似虎纹豹 斑 ,所以被称为 “虎皮石” 。水为 园之风姿,石为园之风骨。满 目皆 是的虎皮石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静园 的山水之间,自有一种阳刚之气。

        在静园水系中,除了自成体系的琴泉 、小石潭、曲溪 、沼余湖外,还有三处独立镶嵌于园中的小池。那就是位于遐园中的洗笔池 、石云轩书院中的方正池和遐园外的小荷池 。这些小池就像一块块绿宝 石镶嵌在静园中,为这美丽的园林增加了不少情趣。